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际  >  国际新闻
搜 索
民意沸腾 美联航强拖华裔老人下飞机惹众怒
2017-04-12 09:51:2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民意沸腾

  事发后,美联航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家大牌航空企业先是发表了一份不痛不痒的声明,仅对机票超售表示道歉。由于民意沸腾,美联航首席执行官奥斯卡·穆尼奥斯不得不出面发表声明,对“不得不重新安排这些乘客的行程表示道歉”。

  许多社交网络用户批评穆尼奥斯毫无诚意,且没有直接向那名被赶下客机的乘客道歉。名叫“TessaDare”的“推特”用户说:“请你为说‘不得不’道歉。明明还有其他办法。你心知肚明。”

  布里奇斯说:“他们对待这名乘客的做法错误,警察(应为保安)也被迫处理尴尬局面,美联航原本有多种方式处理这件事,而他们的做法恰恰不为人称道。”

  不少网民赞同布里奇斯的看法,即美联航可以用其他方式处理这件事,而他们的做法“不尊重人”。

  有人指出,虽然机票超量预订是普遍做法,但航空运营商一般采取各种补偿方法协商解决,包括以现金、支票或代金券形式为自愿或强制“被拒绝登机”的乘客提供赔偿。把乘客拖下飞机实属少见,而且是为“自己人”腾座位,令人气愤。

  美国交通部证实将调查美联航是否违反相关超售机票规定。这一部门指出:“尽管在飞机超载且没有乘客自愿下飞机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可以迫使乘客下飞机,并可针对这种情况执行自身准则,但航空公司有责任就允许谁留在飞机上作出公平抉择。”

  还有人质疑,是否因为这名男子的族裔身份才使他被“抽中”。如果他不是华裔或亚裔,是否还会被强行拖离座位。当地媒体报道,被抽中的其余3名乘客是这名男子的妻子和另一对夫妇,尚不清楚后两人的族裔背景。

  芝加哥民航局10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一名涉事机场保安没有遵守相关规程,已经被停职并将接受调查。

  自辩无错

  穆尼奥斯在10日晚致美联航员工的内部信中说,那名男乘客之所以被拖下飞机,是因为他无视机组人员要求,表现得“具有破坏性且好斗”,致使机组人员不得不叫来机场保安。

  “我们的员工按照既定程序处理像这样的情况,”穆尼奥斯说,“我对事态升级深表遗憾,但依然坚定支持你们。我要称赞你们为了确保遵守规程而继续出色地工作。”

  这封内部邮件在网络上曝光后,更是火上浇油。网友拉斯蒂·福斯特说,这封信说明了美联航为何会发生这种事件——其首席执行官觉得整件事合情合理。“我不信任这家航空公司,不会把我的安全交托给美联航。”

  美国华人联合会10日发表声明,要求美联航和联邦航空局立即彻查这起事件,并且调查超量预订等行业惯例。声明同时要求芝加哥民航局立即彻底调查涉事保安的行为如何违反自身规程,滥用暴力的文化和习惯必须得到阻止和改变。

  这已经是美联航一个月内第二次因“拒载”而成为各方焦点。

  3月26日,一架从丹佛飞往明尼阿波利斯的航班拒绝两名少女登机,原因是她们着装不符合要求,下身仅穿着紧身裤,没穿裙子。美联航方面说,之所以拒绝这两名少女登机,是因为她们持有美联航“特别通行证”,而持有这种证件的人在登机时必须遵守公司的衣着规范,其中包括不准穿紧身裤、夹趾拖鞋或破洞牛仔裤。

  这一事件曝光后,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一名目击整个事件的网友说,其中一名少女的父亲当时穿着短裤,但被允许登机,美联航的做法是“性别歧视”。

  杜鹃(新华社特稿)

  观察

  暴力拖拽乘客下机的经济分析

  客票超卖、暴力执法、航空公司的傲慢态度……在这一饱含争议的事件中,哪些是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

  公共利益VS个人利益:

  超卖的合理性

  超卖,并不是反思的重点。因为超卖既符合公共利益,也有利于消费者,存在公共政策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航空公司超卖只有一个原因:有乘客买了机票却未登机。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例如临时改变了出行计划;也可能是客观的,例如遭遇交通堵塞。而且,不同人群误机的概率不同。例如,拥有连续航程的乘客误机概率更低。又如,全家旅行者的误机概率会低于商务旅行者。

  鉴于总是有部分乘客无法搭上飞机,航空公司因此会设定一定的机票超卖率。但一个航班超卖多少机票合适?这涉及经济学上的博弈论,有赖于出行大数据的积累以及复杂的数学模型。

  超卖的最大好处在于提高上座率,增加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同一架飞机、燃烧同样的燃油、产生同样的污染、利用同样的公共空域,如果超卖能达到运送更多乘客的效果,显然符合公共利益。

  在过去几十年里,航空公司这套复杂的计算系统在不断完善。根据美国运输部统计,如今由于超卖原因无法登机的乘客比例仅为0.09%,而1999年这一比例高达0.2%。

  虽然去年美国有47.5万乘客(1999年时高达107万)因机票超卖而无法登机,但超卖行为的确可以令更多旅客搭上飞机。

  其实,对普通旅客来说,超卖也符合其个人利益。首先,超卖是因为有人误机,而乘客误机后机票并不作废,航空公司会为其改签;其次,超卖导致上座率更高,因此摊薄了飞行成本,导致航空客票价格下降。和20年前相比,如今的飞机越来越拥挤,但好处是飞行成本也大幅降低。

  获益者VS受损者:

  超卖成本如何分摊

  有受益者就有受损者。所有消费者都希望自己是超卖的受益者(更便宜的票价),而非受损者(耽误出行)。因此,这要求航空公司对超卖有所补偿。

  美国法律规定,旅客因机票超卖而无法登机应获得赔偿:如航空公司提供备选航班,最高赔偿额为675美元;如未提供备选航班,最高赔偿额为1350美元。

  由于赔偿上限过低,这一规定长期以来备受批评,也导致航空公司在决定谁能登机、谁不能登机时“看人下菜碟”。例如,航空公司显然不会阻止头等舱乘客登机,因为他们的机票价格很可能高于法定最高赔偿额。

  在本案中,美联航号称随机选择了4位必须下飞机的乘客,但其实选择并非没有标准。根据美联航官网介绍,公司会优先保障残疾人和儿童权利,其他人则将根据舱位、行程、会员信息来决定优先顺序。

  换句话说,在本案中,无法断定航空公司的决定带有种族(亚裔)歧视动机,但可以确定的是,的确存在经济歧视:付钱更多、更忠实的乘客因超卖而无法登机的概率会更低。这一机制倾向于让穷人和不常坐飞机的人来承担超卖成本。

  本案中的问题更在于:乘客不是因超卖而无法登机,而是登机之后被暴力拖拽下飞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超卖补偿问题,而是航空公司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

  公共利益VS企业利润:

  垄断如何转移利益

  垄断,是美国航空公司敢于漠视消费者利益的根本原因。过去15年里,美国航空业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包括达美兼并西北航空公司、美联航和大陆航空公司合并、美国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合并等。这些兼并重组导致航空业缺乏有效竞争,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

  目前,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和西南航空四家最大航空公司控制了约八成美国国内航空市场。在市场被少数企业瓜分的同时,美国民航企业利润已接近历史新高。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去年美国航空企业利润总额超过200亿美元,超过欧洲、亚洲、中东、拉美和非洲地区航空公司净利润的总和。在航空服务饱受诟病的同时,美国却成为全球最挣钱的航空市场。

  近乎垄断的航空市场导致航空公司丧失改善服务的动力,甚至出现了退化趋势:机票越来越贵,座位越来越小,服务越来越差。“有时候,坐飞机就像是一幕‘残酷戏剧’。”美国全国商旅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昂斯这样描述在美国坐飞机的感受。

  超卖客票是提升公共利益的一项机制,但在日趋垄断的美国航空市场,却似乎沦为企业提升利润的工具。这起事件折射出的美国航空业垄断问题或许更值得全球航空市场反思。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