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拉美经济做出了积极预测,称2017年拉美经济有望摆脱衰退困境,该地区今年经济增长约为1%。但此间分析认为,拉美国家经济复苏依然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考验,彻底走出经济低潮还需时日。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拉美地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地区经济终于迎来一些利好消息
2016年,拉美经济连续第二年萎缩,地区经济状况令人担忧。但随着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农作物大丰收,全球初级商品市场逐渐回暖,以巴西为首的拉美各国加强控制通货膨胀、加速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政策更新,拉美经济表现出了“重入正轨”的积极态势。
巴西地理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在经历了连续8个季度的衰退后,今年第一季度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创下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大涨幅。巴西今年上半年工业产值累计增长0.5%,是自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成绩。墨西哥则有重回拉美经济前列的趋势,一方面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斐然,第一季度外国直接投资额近79.5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第一季度“吸金”新高;另一方面坚持进一步市场开放,加强和拉美邻国合作,前景普遍被看好。阿根廷经济也在结构性改革的带动下稳步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其今年经济增长将达到2.4%。此外,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国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经济学教授卡洛斯·佩雷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看到,拉美经济迎来一些利好消息,这主要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向好的提振效果,帮助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众多拉美国家在贸易领域扳回一城。在这个阶段,几个拉美大国的金融市场也趋于稳定,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信心。但由此断定拉美经济危机就此结束还为时尚早,多重因素仍拖累着拉美经济持续回升。”
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后劲不足挑战
事实上,拉美经济复苏的后劲不足,治愈资源大国的“荷兰病”刻不容缓。以巴西为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和矿产出口,投资和内需部门依然萎靡不振,其他多数拉美国家也仍未摆脱类似“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的模式。尽管中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国际原材料市场注入了旺盛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有专家预测全球需求可能走软,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的拉美出口国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只有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和贸易多元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才是拉美未来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切实出路。
其次,未能有效地创造就业岗位依然制约着拉美发展。巴西地理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巴西第二季度失业率为13%,环比降低0.7个百分点,但失业人口减少是因为非正式就业增加,而正式工作岗位(持有劳动和社会福利证)数量不升反降。尤其是年轻人失业率高企,伴随而来的非法雇佣、社会治安、劳工工作热情低等问题是妨碍拉美经济复苏的一大顽疾。
此外,拉美必须及时打破政治和经济危机“互相伤害”的僵局。“巴西和委内瑞拉是拉美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都正经历着政治危机,而政坛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重了经济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保罗·埃斯特维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治不稳定直接导致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缺乏信心。此外,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智利也都将于2018年举行大选,国内外投资者对于未来前景还持有谨慎的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