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际  >  天下博览
搜 索
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 德国工业4.0全面布局人工智能
2017-08-27 09:3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未来的雇佣关系

  在工业数字化理念引领下,德国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及智能机器人的使用率,已对就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调查统计显示,机器人已威胁到德国59%的工作岗位,这引起德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剑桥大学发起的“未来的雇佣关系:就业将如何受电子化影响”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德国现有的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岗位的失业风险程度取决于专业化分工、职位等级和工作性质。最基层的操作工种中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人替代,辅助劳动力则是受机器人威胁第二大的工种。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坐办公室及从事文秘工作者最为危险,约19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智能化办公等技术的威胁。其他受影响严重的行业有仓储、邮政以及快递业(150万)、零售业(120万)以及保洁行业(120万)。

  此结果一经公布便引发德国各界关注,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德国59%的就业人口都有失业可能。不过,负责调查的Ing-Diba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斯滕称,“全面实行自动化这一趋势既有可能成为现实,也有可能只是镜花水月般的幻象”。至少对于拥有高专业化素养以及科研头脑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稳如磐石。在德国24万余名医生中,只有约1%(3100人)的工作是可以由机器来完成的。同样不可替代的还有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这些科学家们的日常工作基本不可能由电脑来代替完成。调查显示,在46000名科学家中,只有约2800人的工作可以由电脑完成。

  但现实依旧残酷。去年,德国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宣布将把生产线移回欧美等消费地,阿迪达斯CEO赫尔伯特·海纳表示将会利用机器人来进行生产。而这些移回欧美地区的生产线,原本属于中国、东南亚等地的代工厂。海纳表示,在人工费用普遍较高的德国,现在反而可以用较少的人员实现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这也意味着,来自德国的机器人开始与中国、东南亚地区的工人抢夺饭碗。

  不过,人们也不必太过悲观。德国研究者发现,实际上自动化的投入以及电子科技的运用不一定只是威胁人们的就业,还可能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电子科技以及信息产业,随着产业水平的提高,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毕竟,机器人真正全面取代人类工作还需要很长时间。就德国来说,大多还是巨头型企业尝试使用机器人进行生产工作,毕竟机器人的制造成本、部署成本、学习成本等都是机器人全面取代人类工作的门槛。

  (本报柏林8月26日电)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