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砖现状如何?
“BRICS”的机制建立起来,且已运行了十年。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一起风风雨雨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式来看,金砖国家各具特点,成长空间巨大。金砖五国中,除南非外,均属人口大国,其中中国与印度分别是13.7亿和13亿(2015年数据),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五国还均为资源大国,有着较强且逐渐上升的科技实力。俄罗斯是老牌世界强国,在科学理论研究上既有苏联留下的老底子,又有近些年的创新发展。中国与印度在航天、机械制造、计算机和医药等领域均已走在世界前列,巴西的钢铁行业和飞机制造业也有着较强的实力。
金砖五国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四大洲,中国有着五千年延续不断的文明,印度培育了印度教和佛教两大世界宗教,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东西文明,南非与巴西民族多元、文化多样,这样的五个国家正是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最好样本。
当然,金砖国家和金砖合作机制也面临巨大挑战。当今的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增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地域冲突加剧,恐怖主义事件不断,这一切都会给金砖国家和金砖合作机制带来不利影响。
近几年来,金砖国家的发展趋势也出现分化,中国、印度仍然保持较快速度的经济增长;而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由于原油和原材料价格下跌、政局不稳、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原因,经济面临困难。
西方国家利用金砖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挑拨金砖国家间的矛盾,将中俄称为“权威国家”,将印度等国称为“民主国家”;美国和日本毫不掩饰地拉拢印度来制衡中国。金砖国家内部战略之间也有不小的差异,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提出“季风计划”,俄罗斯主导了“欧亚经济联盟”,巴西与南非也在推动所在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2017年6月,印度以自身“安全关切”为由,侵入中国领土,阻挠中方施工建设,造成边境对峙。印度此举严重地影响了中印关系,也给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未来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砌在一起还是堆在一起的五块砖?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迈入了第二个十年,进入了关键发展期。毫无疑问,堆在一起的五块砖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更经不起风浪的冲击。只有将合作机制的纽带编织得更结实,才能让五国形成合力,机制才能起作用,“金砖”才能焕发出光彩。
那么,如何将金砖合作机制的这根纽带编织得更结实?
一是要站位高远,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虽有各自目标和诉求,但也应尽量相向而行,避免渐行渐远。管控危机和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可控范围之内。令人欣慰的消息是,中国外交部8月28日公布,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这无疑对即将在中国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以及今后的中印两国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个好消息。
二是加强五国的经贸合作。金砖五国经济各有所长,且有极强的互补性,在科技、能源、产能和基础设施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如果五国能够做到优势互补,让各自的强项得以发挥,“金砖”足以推动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十年。
三是加强交流,探讨克服困难、合作发展的路径。目前,“金砖五国”已经有了元首会晤、外长会晤、财长会晤等不同层级的交流机制。学者智库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并逐渐走向常态化与机制化。8月中旬在福建泉州举办的“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就是一个极好的样板。研讨会上,各国达成了“泉州共识”,构建“人文大交流格局”,将治国理政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为解决各自和共同面对的问题提供智慧。
四是加强人文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通过旅游、电影、音乐等文化交流增进金砖国家民众之间相互了解;通过留学生、访问学者、智库、高校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高层次文明之间的对话,达到由交流到了解,由了解到理解的目的。最终是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撑和承载金砖五国合作机制有效运行的民意基础。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印度果阿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时做的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金砖国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