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新闻 图片 天下博览 视频 东瀛传真 韩朝播报 世界军事 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际  >  国际新闻

资料:伊朗概况(图)

//international.dbw.cn/ | 2009-06-01 08:50:03
作者:    来源:国际在线    频道主编:张喜艳

  经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截至2006年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1384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7.5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85%以上,伊朗是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森林是伊朗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资源,面积达1270万公顷。伊朗水产丰富,鱼子酱举世闻名。伊朗水果、干果十分丰富,开心果、苹果、葡萄、椰枣等远销海内外,其中2001年伊朗开心果总产量为17万吨,出口量约9.3万吨,创汇2.8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心果出口国。有5000多年历史的波斯地毯编闻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艺、美丽的图案、和谐的色彩搭配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今天,波斯地毯已成为伊朗享誉世界的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其他工业有纺织、食品、建材、地毯、造纸、电力、化工、汽车、冶金、钢铁和机械制造。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

  货币名称:里亚尔(rial)。

  军事:伊朗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一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武装力量指挥委员会主席、国家管理和计划组织主席及外交、内政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两年。

  伊朗革命卫队总兵力约30万人,其中,陆军约26.2万人,编成27个师和16个独立旅,主要装备有坦克500余辆、装甲运兵车500余辆,火炮1000余门。海军2万人,编成3个海防区,主要装备有各型巡逻艇150余艘、导弹快艇21艘和岸防导弹等。空军1.8万人,编成8个中队、3个地对地导弹旅和1个防空导弹旅,装备各型飞机110架、“飞毛腿”B、C等型导弹数百枚。

  文化: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大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公元11世纪所著的《医典》,对亚欧各国医学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伊朗人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发明了与今天通用的时钟基本相似的日规盘。诗人费尔多西的史诗《列王记》、萨迪的《蔷薇园》等不仅是波斯文学珍品,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新闻出版:各种刊物有900多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世界报》国际版。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三个台播放节目。

  外交: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以色列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关系。

  与中国关系:据中国“史书”记载,纪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张骞派其副使访问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两万骑兵迎候,礼仪极为隆重。东汉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来汉访问,并在中国呆了多年。在中国南北朝时代,波斯派使节到中国北魏王朝友好聘问达十多次。随着双方友好往来,汉文化传至西域,西域文化传来中国,中国、伊朗等国的“丝绸之路”也全面畅通,为两国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纪元。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打井、炼铁、制漆、缫丝等工艺源源传入伊朗等西亚诸国,伊朗的物产如蚕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传入中国。到了唐代,两国往来曾达到鼎盛时期。后来,波斯遭外来侵略,波斯王亲自到唐帝国访问并请援,唐高宗封他为都督,遣将派兵护送他回国,但回国未成死于长安。其子尼列斯谋策复国未成,于唐中宗景龙年间返华也死于长安。当时,尼列斯率领数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当上了将军、外交官、天文学家、医学家和学者。在战乱的宋朝,陆上的“丝绸之路”几度中断。这时,造船业开始发达,罗盘针相继使用,许多伊朗人经由海路来到中国广州、扬州和泉州等地经商,有的还在那里安家落户。这就是后人称之为的海上“陶瓷之路”。据记载,中国发行钞票的方法在元朝传到了波斯,后来,波斯钞票上的图案还保留了中国文字。当时,两国的史学家还合编史书“史集”。波斯等国的西域乐舞也盛行于长安。在明代,明成祖和波斯的沙哈鲁王子曾先后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团互访;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各国时,其中3次访问了波斯湾的忽鲁谟斯(即今霍尔木兹)。当时,随同郑和访问的费信曾写纪行诗句描写当地的风俗及特产。公元1516年,伊朗旅行家阿里·阿克巴尔撰写的《中国纪行》一书,后来,成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贵史料和重要见证。据考证,多年来,两国植物的传播和移植就达几十种。波斯的袄教和摩尼教还曾在中国流行。1971年8月16日,中伊两国建交。2000年6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首页  上一页  [1]  [2] 

【联系我们】国际频道主编 手机号: 15504500591

影视图片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