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安全感之后:欧洲向右转,不可避免?】
面对近年来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欧洲民众的态度从最初的恐慌、迷茫,逐渐变得麻木。在此过程中,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发酵,成为近年欧洲极右翼势力崛起的重要因素。
在法国2017年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迎合选民诉求,打出了“法国优先”牌,成功击败了共和党、社会党等传统大党,与独立身份参选的马克龙进入了第二轮。这似乎是在表达一个声音——欧洲民众渐渐对传统政党失去信心,摒弃长久以来的所谓“政治正确”。
然而,民众似乎也怀疑着极右翼政党的执政能力。在法国、荷兰的大选中,极右翼政党均“雷声大、雨点小”,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难看出,欧洲民众在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时,表现出复杂又矛盾的心态。不过,只要欧洲还未找到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威胁的办法,极右翼政党就依然能够得势,欧洲政治“向右转”的趋势就不会停止。
【大众反恐:“不害怕”的民众如何不再受伤?】
随着近年来恐袭频发,欧洲也筑起了反恐的“铜墙铁壁”——加强反恐预警、情报搜集、边境管控等等。然而,面对恐怖袭击的新态势,现有的反恐举措已远远不够。
分析指出,恐怖分子在著名地标作案频频得逞,暴露出欧洲城市公共场所安保严重滞后于反恐形势,及其所显示的“被动防御”状况。有鉴于此,德国研制出“红绿灯反恐预警系统”,用颜色评估危险分子,主动反恐。
此外,欧洲国家的反恐措施,还呈现联合协作、从“精英反恐”走向大众的趋势。英国与法国6月共同发布的反恐措施中,要求加强社会领域的宣传,表明了欧洲国家引导民众掌握反恐知识,调动民间力量反恐的决心。
巴塞罗那恐袭之后,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恐怖分子摧毁不了一个热爱自由的、团结的民族。而为遇难者默哀的民众也喊出“我们不害怕!”的口号,展示勇气和决心。然而,如何让民众不再受伤,恐怕仍是欧洲各国政府要持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