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际  >  国际新闻
搜 索
飞越日本的朝鲜导弹,日本为啥不拦截?
2017-08-31 06:55:00 来源:环球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从技术层面上说,日本也不一定能拦截。日本目前的导弹体系是两个平台,一是海基宙斯盾系统,具备中断拦截能力;二是路基爱国者3系统,具有末端拦截能力,射高只有50公里,针对的是即将降落在日本的导弹。这一次如果启动拦截系统,肯定会是宙斯盾。但宙斯盾也有技术障碍:要成功拦截必须提前了解弹道轨迹,并将驱逐舰派遣至相关海域,甚至需要和周边国家沟通领海权,不仅非常麻烦,而且对情报信息的准确性提出很高要求,几乎不可能做到。因此日本成功拦截导弹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从外交上来看,启动导弹拦截系统,无论成功与否,都极有可能触动朝鲜敏感的神经,甚至把这次行动视为准战争,强化了敌意,对日本也没有好处。聪明的日本人当然不会选择去拦截这样一个烫手山芋。

  炒作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一次日本政府通过瞬时警报系统警告导弹通过轨迹之下的居民,要利用一切可能条件进行躲避。但既然导弹飞越上空,并没有安全威胁,也没有必要启动拦截,日本为何要如此紧张呢?

  当然,我们不排除日本防患于未然的民防准备,但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要将其危害炒作起来,渲染一直挂在嘴边的“朝鲜威胁论”,想要以外部压力调整国内政治。一是争取国内百姓的支持;二是博得美国老大哥的同情,以此套套近乎。

  从国内形势来看,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旧式的军国主义消退,文官治军,本身就不存在“军方”这个概念。去年安倍因为一次发言中提到了“我军”这个词,就被反对党穷追猛打,因此在日本,“拥抱军方”是个很敏感的政治话题。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日本右翼势力想要争取国内民众对扩充军事力量、增加军费的支持,甚至要实现修改和平宪法、合法化自卫队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利用外部刺激做文章。因此,日本右翼媒体每年都会渲染朝鲜导弹的威胁,用放大镜看朝鲜的军事发展的所有细节,这已经成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常态化手段,这次事件不过又加了一根稻草。

  这个手法屡试不爽。2002年朝鲜启动核设施建设后,日本就宣称为应对“朝鲜核弹的威胁”,应加紧开发导弹防御系统,提高日本的导弹技术水平和战区导弹攻防能力,并趁机于2003年通过“有事法制三案”。2010年日本借口“延坪岛炮击事件”出台了史上最强硬的《防卫计划大纲》。针对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安倍政权公开呼吁“应该为集体自卫权的行使开辟道路”。

  如今,日本还需要加快引进路基宙斯盾、萨德系统的步伐,建立四个系统的反导体系,朝鲜问题无疑是给日本政府提供了加快发展的理由。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