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新型驱护舰编队进行“纵向”、“双横向”补给 [资料图片]
对中国的军事形象,不同的国家做出的解读相差很大
东北网1月2日电 据环球时报报道,对中国的军事发展、中国的安全形象,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不同的国家做出的解读相差很多。俄罗斯著名的《军事巡礼》杂志军事评论员博拉尼斯基这样说道:“大多数俄罗斯人,尤其是军界人士对中国的军事发展给予积极评价。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国防的适当投入理所应当”。俄《国外军事评论》杂志首席军事评论员库滋涅佐夫则认为:“‘中国军事威胁论’是西方一些媒体和人士主观臆造出来的,中国的军力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还差之甚远,而且,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和平崛起。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和平的防御军事战略。”
曾参加过中韩军事交流的一位中国军方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韩军高级军官都对他说,中国军队在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上,是一支可以信得过的举足轻重的力量,韩国需要在韩美、韩中安全关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
美国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部主任裴敏欣告诉记者,在美国,中国的军事发展并不是普通大众关心的话题,大众媒体中与中国军事相关的报道也不多,因此,普通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军事形象是比较模糊的。真正关注中国军事的,是美国的精英层和战略界,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军力近些年提高非常快,美国对中国现在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军事优势,但双方差距有所缩小。裴敏欣说,尽管中国一再表明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和谐的发展道路,但美国还是坚持认为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现在的表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发展,既有在战略上防范的一手,同时也有在战术、技术上合作的一面。这种复杂性其实是统一的,美国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保持战略灵活性,随时可以转向。只要美国的总体实力优于中国,它就有资本、有能力既和中国合作,又为自己投一份战略保险。
外国媒体根据本国利益“塑造”中国军事形象
中国的军事战略专家也有自己解读美国对华安全部署的角度。国防大学的张召忠少将说,冷战结束后,美国突然失去了军事对手,军费曾骤减近一半,这对美国的军工产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美国军工集团这下不干了,大量军工人员的失业也让美国政府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美国必须制造出一个足够强大的敌手,哪怕是虚拟的,以便美国发展军备,拉动经济。同时,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力量布局,也必须找到一个理由。谁够格?恐怖势力和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加在一起分量也不够,而中国呢,无论从块头、实力到意识形态,都很符合美国为对手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国军事威胁在内的中国威胁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构想”出来的。
至于说中国军事形象的复杂性,张召忠将军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就是今年美国新成立了两支部队——网络战部队和媒体战部队。他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形象,很多时候是被其他国家的媒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塑造”的,媒体已成了现代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像美国这样善于用巧妙手段操纵媒体的国家,常常会通过一系列的主动策划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对自己有利的舆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不断,其中就有这样的原因。哪怕像中国军事威胁这样在美国国内已经不能让公众产生信任和兴趣的老话题,美国都能想方设法在国际上营造出某种舆论压力,这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中国防范和牵制对策中软牵制的一个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