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媒体上有关中国的报道、评论可以说“无日不有”;书店里有关中国的书籍(包括书名上没有“中国”字样而内容涉及中国的书)可以说“无周不出”;此外,大企业、大商社有关中国各个经济领域的报告,其资料之详尽,分析之细致,令人感到惊叹。
然而,如果以此证明日本人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很深入、很有水平,那就大谬不然了。
最近,日本学者五百旗头真(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委员、日本防卫大学校长)在一篇书评中,面对中国经济左右日本景气动向的程度越来越深的现状,提出“(日本人写的)有关中国经济的好书多吗?”的疑问,他接着提出自己的感觉是:“首先,充满数学公式的经济学书籍,笔者读不了。通讯报道式的采访中国经济的书读来轻松,但这些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庞大中国经济的实际,则令人感到茫然。有关中国经济各个专门领域的书,大多仅分析中国经济的一个局部,未能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全体像’”。
笔者也认为,所谓中国研究,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透过现象抓本质,切中中国发展的特质,提示中国发展的“全体像”。如果对于中国经济“全体像”都不能提示,那么,要求日本的中国研究者提示包括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在内的整个中国“全体像”,就更加勉为其难了。